一、透水混凝土材料:
1. 凝胶增强料俗称胶结料,凝胶料,是一种有色粉末状的材料,是以高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为基料,再配以多种助剂增加强度与粘结力,主 要成分为凝胶、增强、减水、引气、缓凝和奥米纤维等多种聚合物。凝胶增强剂掺入水泥混凝土后能很多的填充于水泥和石子之间,使混凝土更具抗冻性,抗磨性、且能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。还可按客户要求加入彩色着色剂,使其和碎石、水泥、水按一定比例混合,搅拌摊铺而成一种有色多孔轻质的新型环保地面铺装材料。
2. 天然矿物着色剂,粉末状材料,用于混凝土改色着色,色泽持久耐用,与凝胶增强料、水泥石子搅拌。
3. 罩面保护剂,固化液体混合物,具有保色,抗氧化,耐磨等功能。用于路面表层喷涂。
二、普通混凝土材料:
石子、水泥、黄砂、粉煤灰和外加剂
这两者我们很容易发现,最大区别在于细骨料:黄砂,透水混凝土没有黄沙,这就增加了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,透水功能得到有效展现。
除此之外,透水混凝土是利用专用外加增强材料取代了细骨料沙子,在保证强度的同时,又不失特殊的环保功能。
长久以来,街道路面的发展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车辆和行人的通行,毫无美学色彩可言。黑色的沥青铺装和灰白色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占据着 几乎所有的城市街路,这黑与白的条块使得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平面单调乏味,毫无生气。其实,从人的视觉特点和频率来考虑,驾驶人员在行车中总是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于路面,时时注视在路面上;而步行者在街路上行走时,为了看清行走路线,视轴线往往向下偏 10°左右,实际上只看见建筑物的底层、路面以及街路空间本身正在发生的事情。因此,城市底界面在街路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,是人们心理、生理和视觉上接触频率较高的界面,其环境质量的高低对城市街路环境景观的影响举足轻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