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凝土的最大特点:拌制初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、可塑性,易成形、可为任意形状和尺寸的构件。后期经硬化反应,形成类岩石的抗压强度高、耐久性能好的建筑材料。
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的重要力学性能之一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不仅与原材料和浇捣工艺有关,而且与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也有直接关系。
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过程,实质上是水泥胶结材料凝结和硬化的结果。水泥的凝结和硬化,与水泥的水化作用是分不开的。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,与混凝土的所处环境条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。这里的所谓环境条件,是指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。
水泥和水分子的水化作用是一个放热过程,升温可使水化反应中的水分子和水泥颗粒分子获得热能,运动速度加快,缩短形成水泥新生水化物中晶体--胶体体系的时间,所以当温度越高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越快。
水是易蒸发物质,温度升高时,水分子吸收热量由液相气化,造成混凝土表面失水,而混凝土内部水也会因此而向表面迁移。这对混凝土内水泥的水化作用是不利的。当水化作用时所必要的水--化合水不能得到保证时,水化作用速度减慢或停止。
所以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的过程中,要保持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湿润状态,必须保持空气处于潮湿状态。空气的潮湿情况,通常以相对湿度来衡量。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越高,则表示空气所含水蒸汽就多,混凝土内的水分就难于蒸发,有利于水泥水化作用的进行。
所以高温、高湿的环境条件,是混凝土强度的增长的保证。而对混凝土进行的养护,就是尽量使混凝土构件在整个硬化过程中处于高温、高湿的环境中。